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ntiquessd.com
玄奘告诉徒弟们,出家人普遍遵守的是八条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非梵行、不妄语、不饮酒、不着华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不坐卧高广大床、过午不食。
随着佛教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僧众也自然不断多起来。
不同的僧众对于持戒就有了不同的意见,在戒条执行方面发生了严重争执。
比如,戒律中关于僧人的住所、留藏食物等,僧人们都有不同的见解。
有些认为可以弹性地持戒,应该因时间、地点等因素随缘变化,允许特例,这是宽容派比丘。
有些反对宽容,认为戒律丝毫不能改变,主张应彻底严守戒律,这是严格派比丘。
这就形成了了两派的对立。
这种因对十项事务的戒律看法不同,在佛灭后第一个百年达到尖锐对立的程度。
西印度的耶舍长老游历到东印度的毗舍离,看到这里的比丘们动员在家信徒布施金钱用作僧徒购买之需,认为比丘乞受金银不合戒律。
随后,耶舍长老召集七百名比丘集会,对戒律问题进行讨论,判定毗舍离比丘的十条戒律为非法。
毗舍离的比丘自然很不信服,他们也举行了一次集会,约有万人参加,判定自己的十事为合法。
自此,认同十事的毗舍离比丘组成“大众部”
,反对十事的耶舍等长老组成“上座部”
,出现了大众部和上座部的分裂。
这是佛教史上的第一次分裂,也是最根本的一次分裂,被称为“根本分裂”
。
另外一种说法是,有一个叫“大天”
的比丘对长老的戒律提出了不同看法,赞成大天观点的僧徒形成大众部,反对大天观点的长老形成上座部。
为什么称为“根本分裂”
呢?
这不仅仅是因为戒律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在教义上有重大分歧。
在对佛陀的态度上,大众部普遍神话佛陀,认为佛陀完全是出世的,已经断绝漏失,根绝烦恼。
上座部则认为佛陀是一个历史人物,他的肉体是有限的,寿命是有边际的。
佛陀之所以异于常人,主要在于他的思想伟大、精神纯洁、智慧深湛。
在关于“法”
的认识上,大众部和上座部也有很大的分歧。
凡是能引生一定认识的事物和现象着,都可称之为“法”
,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切现象。
传说佛陀告诫弟子们,要依“法”
不依“人”
,人是有生灭的,“法”
才是永恒的。
因此,“法”
就成为对人生和宇宙如何解释的问题。
关于“法”
的问题,成了佛教各派必须讨论的基础问题,形成了两种基本倾向,上座部偏重说“有”
,大众部侧重说“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