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ntiquessd.com
名家先辈,又各执一词,舍本逐末,捡花弃果,南北学派,争是论非,莫衷一是。
玄奘于是发愿到佛教发源地广求异本,以解心中之惑,以释众人之疑。
恰逢中印度僧人颇蜜多罗到长安,向他介绍那烂陀寺(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县巴拉共村与旧王舍村之间)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里面的戒贤法师佛学素养深厚,通晓一切佛法经论,讲学规模庞大,讲授的《瑜伽师地论》精妙无比,总摄三乘。
玄奘坚定了游历印度的决心,坚定地踏上西行的道路。
前路漫漫,不知道有多少艰难险阻等待着玄奘。
玄奘和尚发愿去印度取经,但是此时国内外形势十分紧张,并不允许他能如愿上路。
6世纪中叶,游牧于阿尔泰山地区的突厥兴起,522年灭柔然汗国。
建立突厥汗国。
583年,突厥汗国以金山(今阿尔泰山)为界,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两大势力。
对中原地区构成极大威胁的势力,首当其冲的是东突厥。
隋末唐初,东突厥强大起来,“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
。
势力范围大体上“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
,今天阿尔泰山到大兴安岭的整个蒙古高原及贝加尔地区都处于东突厥控制之下。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九月,东突厥始毕可汗率数十万骑围炀帝于雁门(山西代县)三十三天乃解去。
此后,东突厥乘隋崩溃之机,不断进犯北部边境,掠夺汉族人民。
当时称雄一时的梁师都、刘武周、李轨、薛举、高开道等,慑于突厥兵威,“俱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
。
唐高祖起兵之时,也曾派刘文静北使突厥交好。
武德二年,突厥颉利可汗立。
此时,唐王朝已接近完成统一,突厥可汗却日益加紧对唐的干涉,史称颉利可汗“兵马强盛,有平陵中夏之志。”
武德五年(622年),颉利可汗围攻并州,掳掠男女五千人而去。
武德七年八月,更自原州(今宁夏固原)大举南侵,万余骑兵直达豳州(今陕西彬县),离长安不到二百里。
唐高祖几乎焚弃长安迁都樊(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州)。
幸而李世民坚决反对,率兵抵御,突厥旋即退兵。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唐太宗李世民刚取得帝位,颉利可汗趁唐统治集团内部的冲突,又率十余万骑直抵长安附近的渭水便桥。
唐太宗亲自指挥大军布阵阻击,旌旗铁甲遮蔽原野,“军容甚盛”
,颉利可汗悬军深入,不敢冒险决战,请和,唐太宗厚增金币,颉利可汗引兵退去。
东突厥威胁大唐安全,西突厥也不遑推让。
西突厥射匮可汗时广开疆土,极盛时控制了东起敦煌,西尽里海的广袤土地。
西域地区伊吾、高昌、焉耆、龟兹、于阗、疏勒等都处于西突厥的控制之下,与唐帝国西部疆域接壤。
此时,西突厥在统叶护可汗的经营下,称霸西域。
619年,西突厥遣使入唐,加强与大唐的联系,准备联合攻打东突厥。
东突厥颉利可汗加强了对西突厥的威胁,连年入寇唐朝边境,阻断唐与西突厥的道路。
却说玄奘武德元年到成都学习至武德五年(622年),穷经精研,成为正式僧人后,与商人结伴泛舟三峡沿江而下,先到荆州天皇寺,北游至相州,入长安大觉寺。
所到之处,开坛讲学。
高僧法常、僧辩对玄奘大为赞誉,称其为“释门千里之驹”
,预言玄奘必将重振佛法。
只可恨自己年岁老朽,看不到那一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