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第308章 李鸿章 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洋务领袖(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ntiquessd.com

李鸿章上任后,立即着手扩大淮军规模。

李昭庆所部扩充至19营,名为武毅军,并新增了“魁”

字2营、亲兵1营和“凤”

字7营。

此外,还借调了唐仁廉的3营马队。

这样一来,剿捻的总兵力达到了7万人。

,!

当时,捻军已分裂为两支,赖文光、任柱等人率领东捻军在中原地区作战,而张宗禹、邱远才等人则率捻军进入陕西。

李鸿章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对付东捻军。

虽然他依然坚持“以静制动”

的战略方针,但吸取了曾国藩分防过广的教训,改为“扼地兜剿”

的战术,即力图将捻军逼入山深水复的地方,放弃部分地域以诱其深入,然后再由各省军队合力围困。

在具体实施剿捻战略的过程中,李鸿章主导的军事行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挑战。

第一阶段:臼口之围(同治五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李鸿章实施了“臼口之围”

的战略,主战场在湖北。

东捻军突破了曾国藩原先设置的贾鲁河—沙河防线,集结于湖北臼口一带,兵力约十万人。

李鸿章迅速调动湘淮军各部7万余人,分路进击,意图一举歼灭东捻军。

然而,在具体作战过程中,淮军遭遇了几次重大挫折。

同治五年十二月(1867年1月),淮军“松”

字营在安陆罗家集被捻军击败,统领郭松林受伤。

半个月后,“树”

字营在德安杨家河被捻军歼灭,统领张树珊阵亡。

同治六年(1867年)元月,双方主力在安陆尹隆河展开决战。

湘淮军两大主力“霆”

军与“铭”

军原定同时发兵,但两军统领刘铭传与鲍超互相轻视,刘铭传为抢功而提前单独进击,结果遭捻军痛击,几乎丧命。

幸亏鲍超及时赴援,才反败为胜,捻军损失2万余人。

事后,李鸿章偏袒刘铭传,导致鲍超郁愤成疾,所部“霆”

军32营大部被遣散,只留下唐仁廉重组“仁”

字营,并入淮军建制。

东捻军在二月全歼湘军彭毓橘部,并于四月突破了李鸿章设置的包围圈,显示出其灵活多变的战术特点。

第二阶段:胶莱河、运河防线(同治六年五月至十二月)同治六年(1867年)五月至十二月,东捻军在跳出包围圈后,于五月突破运河防线,直趋山东半岛。

在刘铭传、潘鼎新的建议下,李鸿章采取了“倒守运河”

的策略,并在胶莱河两岸增设了内层防线,调集淮军、东军、豫军分段防守。

由于山东巡抚丁宝桢不愿将辖地变成战场,疏于防范,导致东捻军在七月突破胶莱河防线。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执后,李鸿章与丁宝桢重修旧好,协力将东捻军堵御在黄海、运河、六塘河及大海之间的狭窄地带,使其“以走制敌”

的优势无法发挥。

十月,东捻军在苏北赣榆的战斗中,任柱战死,东捻军在寿光一战损失3万余精锐。

十二月,赖文光率残部突破六塘河,南走到扬州被捕杀。

东捻军覆灭后,李鸿章因功被赏加骑都尉世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官路扶摇九份婚书:我的师父绝色倾城永恒之门官路红途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极品对手为夫体弱多病当明星从跑龙套开始官狱升迁之路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官梯险情步步升云官途:权力巅峰直上青云绝品风流狂医千里宦途误入官路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医道官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