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ntiquessd.com
战争期间,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在河内取得了胜利,展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光绪十年至十一年(1884-1885年),中法战争持续进行,最终以法军的撤退告终。
这一时期,慈禧太后对朝廷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如罢免了恭亲王奕欣的职务。
此外,新疆被正式建为行省,台湾也升格为行省,显示出清廷对边疆管理的重视。
光绪十二年(1886年),载湉虚岁十六,根据传统观念,他已经具备了处理政务的能力。
这一年,清廷设立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任命醇亲王奕譞负责海军事务三、亲政波折光绪帝的亲政之路充满了曲折与挑战。
早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在表面上宣布了光绪帝即将亲政的消息,但实际上,她已经在为亲政后的控制权做准备。
醇亲王奕譞作为慈禧的心腹,很快领会了太后的意图,并在慈禧发布亲政公告后不久,就提出了所谓的“训政”
模式,即所有的决策都需要先得到慈禧太后的指示,然后再由皇帝执行。
这种模式实质上与之前的垂帘听政并无太大区别,依然保持了慈禧对朝廷的绝对控制。
光绪十三年(1887年),光绪帝开始所谓的“亲政”
,但实际上,他的一切行动仍旧受到慈禧太后的严密监控。
慈禧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对光绪帝的影响,还将自己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嫁给了光绪帝,后者成为皇后,也就是后来的隆裕太后。
通过这样的安排,慈禧确保了即使在名义上归政之后,她仍然可以通过家庭纽带来影响甚至是控制皇帝。
,!
到了光绪十五年(1889年),慈禧太后终于在形式上完成了归政程序。
然而,慈禧并未完全退出政治舞台,而是搬到了颐和园,继续保持着对朝政的影响。
为了确保光绪帝不会脱离她的掌控,慈禧在人事任命上依然倾向于那些对她忠诚的大臣,导致光绪帝亲政初期面对的几乎是慈禧听政与训政时期的旧班底。
为了随时掌握光绪帝的情况,慈禧甚至要求将光绪帝的书房移至颐和园附近,并规定光绪帝每天都要到颐和园向她请安汇报工作。
这种安排实际上是对光绪帝亲政权的一种限制,使得他在处理政务时不得不考虑慈禧的意见。
尽管如此,随着光绪帝逐渐成熟,他开始尝试展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尤其是在涉及国家改革和发展方向的问题上。
慈禧虽然试图继续控制光绪帝,但这位年轻的皇帝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始寻求自主,这种努力与慈禧的保守立场产生了冲突。
四、拒和主战光绪十六年(1890年),随着驻美公使张荫桓的归来,光绪帝对西方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开始思考如何改变中国的积贫积弱状况,特别是读了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之后,萌发了改革的念头。
与此同时,光绪帝对日本明治维新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索取了驻日公使参赞黄遵宪的《日本国志》,试图从中汲取改革的经验。
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光绪二十年(1894年),随着甲午战争的爆发,中日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
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增兵朝鲜,并蓄意挑起中日战争。
面对日本的挑衅,光绪帝及支持他的帝党成员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认识到了战争的严重性,积极筹备抗战,并多次下诏令李鸿章等大臣做好战斗准备,反对李鸿章请求列强调停的做法。
同年六月,光绪帝下令翁同龢和礼部尚书李鸿藻参与军机处事宜,共同商讨对策。
会上,翁、李二人提出了备战御敌的建议,并得到了认可。
然而,日本方面早已做好了战争准备,并在六月二十三日突然袭击了“高升”
号轮船,引发了丰岛海战,面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朝野上下呼吁抗击的声音越来越高涨,光绪帝也决定对日宣战。
然而,尽管光绪帝多次下令加强军事部署,但由于种种原因,前线作战并不顺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