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ntiquessd.com
在南京,他还设立了储才学堂、铁路学堂、陆军学堂、水师学堂等。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他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增加了新的学科。
此外,张之洞还派遣学生赴日本留学,注重军事训练,在两江总督任内组建了一支采用西式训练方法的江南自强军。
五、甲午战事甲午战争期间,张之洞作为湖广总督,同时也是临时署理两江总督,积极参与了战时的各项决策与援助活动。
光绪二十年(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张之洞立即行动起来,奏请朝廷派遣骑兵前往天津待命,并考虑借助外国力量。
他认为日本的力量正在不断增强,必须加强天津和盛京的防御。
10月26日,张之洞致信李鸿章,提出了“购兵船、借洋款、结强援”
的三项策略建议。
随着战事的进一步恶化,到了10月底,日军强渡鸭绿江后,张之洞再次提出“购快船、购军火、借洋款、结强援、明赏罚”
五项紧急措施,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辽东局势。
,!
同年11月2日,张之洞被调任为两江总督。
11月7日,他再次致信李鸿章,强调无论最终是战是和,都必须拥有足够的海军力量。
然而,尽管他多次呼吁救援,当11月下旬日军围困旅顺时,张之洞发出的救援请求并未得到有效的响应。
进入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着日军进攻山东半岛,张之洞急忙向山东巡抚李秉衡发送急电,建议动员地方官员招募民工,加快挖掘壕沟,并在关键道路上埋设地雷,以抵御日军的推进。
他还表示愿意调配武器弹药支援山东的守卫。
在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自杀殉国后,张之洞提议将驻扎在台湾的刘永福调往山东,参与抗击日军,保卫烟台。
当得知清廷有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意向时,张之洞于2月28日紧急致电朝廷,强烈反对割台,并提出了两条保台的“权宜救急之法”
:一是向英国巨额借款,并以台湾作为担保,英国可能会派遣军舰保护台湾;二是允许英国在未来一二十年内在台湾开矿,以换取英国的保护。
然而,这些方案并未被采纳。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于4月26日向清廷上奏,建议废约,主张“惟有乞援强国一策”
。
5月20日,清廷下令唐景崧离职,并要求台湾的官员逐步撤回内地。
张之洞认为此时应依靠台湾民众进行抵抗,并建议停止无谓的兵力消耗,禁止银钱运出,以充实军需。
然而,随着唐景崧的撤离,台湾民众的抵抗变得越来越艰难。
6月3日,日军攻陷基隆港。
5日,张之洞仍试图鼓励唐景崧激励士兵和民众坚守台北府,并建议他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灵活应对战局。
然而,唐景崧未能履行责任,于7日逃离台湾。
最终,只有刘永福留在台湾领导军民继续抵抗,但因缺乏足够的军饷和武器,最终于10月19日战败撤退至厦门。
六、参与变法在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积极参与了变法图强的运动。
尽管他在甲午战争期间未能有效支援前线,但在战后,他上书朝廷呼吁总结失败的教训,并提出变法图治的主张。
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称张之洞“有天下之望”
,表明了维新派对他寄予的厚望。
张之洞也确实与维新派有过一些合作,如资助康有为组织的强学会,并支持《时务报》的创办,这些都反映了他对变法的认同和支持。
然而,张之洞在支持维新运动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保守倾向。
他虽然最初支持康有为的强学会,但在看到慈禧太后采取行动关闭北京的强学会后,他以学术分歧为由退出了上海强学会,并停止了捐款。
此外,他对《时务报》上关于争取民权的文章表示不满,并授意他人撰文反驳,这表明他在某些关键问题上与维新派存在分歧。
张之洞对湖南维新运动的态度亦是如此。
当陈宝箴担任湖南巡抚后,湖南掀起了一场维新运动,其中包括办厂、改革教育等举措,这些措施得到了张之洞的认可和支持。
然而,当《湘学报》刊载了关于孔子改制和提倡民权的文章时,张之洞立即表示反对,并采取措施停止了该报在湖北的发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