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ntiquessd.com
紧接着,在1865年1月下旬,他们在鲁山再次重创僧格林沁的部队,阵斩多名清军高级将领,包括护军统领恒龄和副都统舒伦保等。
胜利后的新捻军继续采取流动作战的方式,快速转移战场,从叶县到襄城,再到新郑、尉氏等地,利用速度优势不断给敌人制造麻烦。
特别是在鄢陵附近,他们痛击了一支清军马队,随后又南下西平、汝阳(今汝南)、正阳及信阳等地。
当清军赶至信阳时,新捻军早已北上进入山东境内。
进入山东之后,新捻军开始在曹州(菏泽)、济宁州(济宁)、兖州、沂州(临沂)以及江苏海州一带展开游击战,通过不断移动来消耗清军的力量。
1865年5月10日,他们从山东汶上渡过运河,向西推进至范县(今属河南)、濮州(山东鄄城)、郓城等地,最终到达曹州附近的葭密寨、郝胡同、高楼寨(高庄集),并在此设下了埋伏。
5月18日,当僧格林沁率军追至时,落入了赖文光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清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仅僧格林沁本人被击毙,还有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等多名将领丧生,其部下损失惨重,约有7000多人(一说超过万人)。
这场胜利极大地削弱了清廷对新捻军的压力,并且暂时缓解了局势。
然而,好景不长。
僧格林沁死后,清廷任命曾国藩负责指挥湘淮军对付新捻军。
曾国藩针对新捻军擅长流动作战的特点,提出了“以静制动”
的战略方针,计划通过在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建立坚固防线,逐步压缩新捻军的活动空间。
面对这种新的挑战,赖文光并没有坐以待毙。
他率领部队前往皖北,与张宗禹等人共同围攻雉河集,但由于久攻不下,于1865年7月25日撤围。
此后,赖文光与张宗禹分作两路,在安徽、河南、山东和江苏边区继续活动,试图寻找新的突破口。
五、流动作战
1866年初,赖文光率领的新捻军继续采取流动作战的战略,以躲避清军的围堵并寻找反击的机会。
1月18日,赖文光率部进入湖北,迅速占领了麻城,并进一步攻克黄陂,使得武汉地区陷入戒严状态。
2月18日,在黄冈地区,新捻军再次大败清军,击毙了总兵梁洪胜。
随后,他们转向豫东、皖北,最终进入了山东境内。
4月26日,赖文光所部与张宗禹的部队在山东郓城会合,增强了联合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5月中旬,当两支部队试图在巨野和菏泽地区展开行动时,遭遇了提督刘铭传指挥下的淮军重创。
面对不利局面,赖文光和张宗禹决定暂时分开行动,各自前往苏北、皖北和豫东一带游击作战。
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术成功地打破了曾国藩“以静制动”
的战略部署,使得清军难以形成有效的包围圈。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曾国藩调整了防御策略,提出了新的防线:西面以沙河和贾鲁河为界,南面则依托淮河,北面从朱仙镇至开封沿黄河两岸挖掘壕沟设防,意图将捻军困于鄂、豫、皖交界的区域内。
但是,9月中旬,赖文光敏锐地察觉到了清军的这一动向,并发现朱仙镇至开封之间的堤墙尚未完全建成。
于是,他果断出击,带领部队经由尉氏、中牟等地快速推进,于9月24日夜突然袭击开封南面的芦花冈堤墙,一举突破了河南巡抚李鹤年所部的防守,顺利越过防线向东挺进。
这次突袭彻底粉碎了曾国藩精心策划的河防计划。
尽管取得了多次胜利,但长期流动作战也给新捻军带来了诸多问题,如缺乏稳固的根据地以及无法得到其他起义力量的有效支援。
意识到这一点后,赖文光决定实行分兵策略,派遣张宗禹等率领一部分兵力前往陕西、甘肃地区,寻求与当地的回民起义军联合,从而形成东西呼应之势。
而他自己则继续留在中原地带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