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ntiquessd.com
“咕嘟,咕嘟……”
实验室里弥漫着茶香,铁券静静的躺在茶液的底部,时不时的冒个汽泡。
这是让茶叶单宁与锈层生成反应,静态浸泡二十四小时,捞出晒干后再利用超声波频振除锈。
需要反复五到六次,时长一个星期以上。
但林思成在短信里说,这样洗不净,还需要电除液、螯合剂处理,才能将浮锈和有害锈洗掉。
之后还需要脱盐,除氯、缓蚀、封护等等流程。
还列举了详细步骤,用短信给他发了过来。
但说实话,王齐志看的并不是很懂。
也不止是他,除了社科院、北工大材料系、国家文物局、国博、BJ文物局等几个有数的单位,全国懂的人没几个。
包括这几个单位也是从去年开始,“铁质文物保护计划”
被国家列为“十一五重点社科研究项目”
之后,才着手研究。
在此之前,国内铁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基本等于空白。
原因很简单:国家没钱,只能先重后轻,先急后缓。
也是因此,林思成提到的那几篇论文,才会集中在2006年。
同样是因此,王齐志才觉得奇怪:等于除了期刊论文,林思成再没有任何能接触到这类信息的渠道和途径。
但要说就凭几篇论文,林思成就能看懂具体的技术内容、然后吃透,甚至把具体的实验细节、精准数据倒推出来,那是扯寄巴蛋。
别说林思成,爱因斯坦都不行。
可是问题又来了:他给国家文物局的朋友打了电话,朋友竟然说,林思成发给他的,就是标准的铁器文物修复流程。
包括林思成刚刚配的那瓶酸液:如果王齐志检测无误,那就是标准的“铁器快速除锈溶液”
。
是有危害不假,但完全可控。
更关键在于:专利才刚申请下来,研发单位北化工还没有开始量产,林思成是如何知道具体的配比数据的?
越想越奇怪,王齐志感觉这学生满身都是问号。
键盘响了几声,王齐志回过神。
冯琳盯着电脑屏幕,嘴唇紧咬,双眼圆突,恨不得挤出来一样。
仔细再看:《考古学报》,2006年第8期:紫外线成像:表层穿透结合成像技术在铁器锈层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没问题,期刊也没问题,主办单位更没问题。
有问题是林思成:谁看期刊,会把年月日也记那么清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